隨著國內消費的不斷升級,智能門鎖開始從B端走向C端市場。智能門鎖市場人氣火爆,很多年輕消費者也認可這類新興科技產品,但受制于廠商間存在的技術和功能差別,消費者對智能門鎖安全性能等問題仍抱有疑慮。
在日前舉行的智能門鎖團體標準第一次研討會上,與會人員對標準草案涉及的規范名稱、基礎框架、內容特色、適用范圍、分級分類,以及信息安全、加密機制等環節,提出了具體可行的建議和意見。會后,京東參會代表表示,智能門鎖團體標準發布以后,京東將采用其作為平臺標準。
據了解,智能門鎖團體標準具有三大亮點:一是標準具有鮮明的消費者特色,充分體現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,同時也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;二是標準的主要指標將與國際標準接軌;三是標準的實施和實施監督將體現消費者社會監督的特點,要讓消費者既是標準的受益者,又是標準實施的參與者、監督者。
對消費者擔心的信息識別卡不具備防復制的能力、小黑盒開鎖、指紋模塊沒有對非指紋圖像進行判定而引起誤識別、密碼邏輯安全等問題,將通過標準的制定、實施得到解決,也不會增加企業和消費者的負擔。
據悉,我國智能門鎖行業起步于二十世紀90年代,當時服務的主要客戶為B端用戶,此后隨著智能家居的興起開始往C端滲透,并在2017年迎來了全面爆發。數據顯示,2017年中國智能鎖行業整體銷量超過700萬套,交易規模近100億元,增長勢頭明顯。
據公開資料顯示,2018年中國智能門鎖市場規模達到1300萬套,到2020年預計規模達到3500萬套。從數據來看,產品總體銷量持續保持著高速增長的趨勢。但市場還未形成品牌效應,隨著第一輪快速增長期的結束,行業將迎來重新洗牌,并將逐漸走向成熟和規范。